四月新冠疫情预判
2020-04-03 16:57:26
  • 0
  • 0
  • 0

来源: 曲高和众 

文 | 孟庆祥

1、月底将到1000万

4月底新冠患者预计会达到1000万人左右。现在每天新增量已经从3月份的日增20%降低到10% 以内。如果日增8%,30天增长10倍。日增20%,30天将增长百倍。

对增长趋势的判断的一个主要难题是估算有多少实际感染的人尚未检测出来,检测出来的已经被锁定,失去了传播能力。

假设在自然状态下,日增20%,确诊、隔离收治患者,传播性一定降低。如果人们的行为方式不改变,有两个患者,一个确诊收治,另外一个游离在外,粗算传播率就会下降一倍。

新冠一定会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一定降低传染率。所以,现在全球新冠传播降低到日增10%的水平是可信的。

2、能否进一步降低传播速度?

如果算上中国,截止4月3日早晨,全球超过10000名患者的国家共有15个。超过千分之一感染率的国家共有6个(相当于湖北的情况),其中西班牙、瑞士和意大利达到了2‰。美国0.74‰、法国9.1‰,荷兰0.85‰,即将达到1‰。

我们初步认为1‰是一个医疗饱和点,超过这个数字,即使检测出来,仍然无法收治,只能等待早期患者腾出床位。各国都避免了中国早期收治轻重占床位的问题,轻症都没有收治。而重症治疗时间至少在20天以上。所以,与迅速增长的病患数量相比,前期病人腾出的床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另外,再加床意义也非常有限。瓶颈不是床位,而是医护人员。一个重症要消耗至少3个医护人员,考虑到后期医护人员的感染减员,一个国家患者数达到1‰之后,收治的可能性非常低。

如果检测出来的病患无法收治,他还是一个传染源,这样一来,多检测出来一个就会降低传染率的逻辑就不复存在。

再者,如果检测出来的人都无法被收治,只能在家隔离硬挺,疑似的患者还愿不愿意去检测存疑。这样一来,从统计数据上,看到的情况是每天新增确诊病患稳定在一个数字上,而实际上并非如此。4月份下旬估计从网络上看到的统计数字就失去意义,可能有不少国家放弃认真的检测和统计。所以,4月末看到的确诊患者可能比10000万低不少。我们只能根据逻辑去推断。

除非,人们主动进一步改变行为方式。原来上班,现在不上班。原来每天去买菜,现在一周去买一次菜,原来不戴口罩开始戴口罩等等。禁止了大型聚会、文体比赛,宗教活动,消灭了超级传播者。但无法消灭小范围的传播者,如家庭传染、邻居传染等。

顺便说一下,我认为绝大多数机构对新冠的预计都太乐观。比如NBA停一个月,奥运会明年开之类的。当然这只是一个临时的说法。像体育比赛,演唱会之类的很可能好多年都不会再有了。因为新冠传播太过凶猛,死亡率高。

一个城市最早期就要建立用于隔离轻症的方舱医院,这个会受到患者习俗和认知的挑战,也不容易实现。轻症患者在家隔离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方案,一个家庭全部被感染是极大概率事件。家庭成员全部被感染,需要有人出去买菜、倒垃圾、取快递等,他就成为一个小范围的传染源。要想消灭这样的传染源,就需要城市服务系统能给这些人提供最基础的生活物资服务,貌似大多数国家没有这个能力。

如果原来上班,现在停工,原来上学,现在停课会降低传播速度。假如有的国家已经实施这些好几个星期了,几乎就很难再进一步降低流动性和接触性。

所以,通过改变行为方式降低传染性的途径也没有太大空间可以挖掘。

3月26日,海外累计患者44万人,当日新增6.2万。直到3月30日,新增患者还是徘徊在6万人,患者累计达到68万。原来以为赠送被控制住了,但3月31日跃升到7万,又进入新一轮加速增长。

由于医疗资源饱和,无法切断病患的传播性,加上行为方式改变的空间不大,所以,估计未来增速下降的空间不大。

这是我维持8%增速判断的一个主要原因。

3、寄希望于天气转暖

天气变暖能不能降低传染性?假设我是医学专家,就说不知道。但是我不是专家,是民科,不要名声,不用负责。我就比较确切的告诉你能!

首先从原理上,首先要理解病毒的结构。新冠有个蛋白质外壳,里面是一个RNA,RAN由一层脂类包裹着,防止降解。温度一高,包裹着RNA的脂类就不稳定,RNA就容易降解。所以,疫苗之类的都是在冷冻环境下运输。尽管新冠完全灭火要在56℃环境下搞半个小时,但温度一高,比方15℃和25℃存活率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夏季来临,一定会降低北半球的感染率。

我猜夏季感冒少,冬季感冒多很可能也与病毒的存活性有关。至于人体内,那是病毒增殖的问题,体外只是存活,所以是不一样的。

但这个问题说不死,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据信印度死了1700万人,是死人最多的国家。也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怕较高的温度,病毒的构造差异还是很大的。

其次从实证来说,几个高温的人口大国,印度、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马来新冠传染性确实比较低。

4、医疗条件差的国家会不会更糟糕?

不会,医疗条件好的国家只是在医疗资源饱和之前,也就是千分之一人口感染前有优势。一旦医疗资源饱和之后,都是一样。

对于这样一个大流行病,控制在千分之一之内是稀有事件。一旦流行,大多数国家都会突破这个很低的比例。然后就都一样了。从目前全球多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基本上证实了这一点。

5、我们应该干点啥?

撤侨。

3月28日,我们大幅度的减少了海外航班,但尚有大量华侨,就是中国公民在海外。把自己国家的国民接回来是应尽的义务。但是,我们的人实在太多。光海外留学生就160万,前几天看一个视频,有142万尚未回国,有35人感染,11人治愈。

回国与否,客观因素的制约主要是上班、上学之类,所有人都在某个组织之中,他是不是选择回国基本上取决于组织是怎么安排的。另外,还有主观因素,就是在当地躲一躲还是回国躲。

这两个因素,随着疫情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

一旦感染率上来了,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再接回来,对我们的防疫压力也太多,关键是人太多。但是感染率没上来,人们就不肯回来。

这个两难问题怎么解决?

就是给想回来的华侨提供可以平价买得到票的机票,可以采取提前登记、预购等方式动态安排以后的飞机计划。这事情一定要快搞,搞完了就被动了。主要国家在未来一个月感染率将从1‰爬升到1%。到了1%就会有很多人确诊,除非特别必要的经济可能停摆,十分必要的经济单位有没有人上班也存疑。一定要在这之前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